WebDollar(WEBD币)是一种基于浏览器的数字货币,由加拿大的WebDollar团队开发,其核心设计理念是让用户无需安装额外软件即可直接在浏览器中完成挖矿、存储和交易。该币种采用NIPoPoW共识机制,通过轻量级迷你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交易验证,主打去中心化与低门槛参与。WEBD币诞生于2017年的技术社区构想,最初解决传统数字货币挖矿的高能耗和复杂性问题,随后在2018年启动主网并逐步完善混合挖矿机制(结合PoS和PoW)。其跨境支付功能和无货币兑换费用的特性使其成为早期关注焦点,目前已在IndoEx等交易所上线交易。作为原生互联网的加密货币,WEBD币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钱包加密存储于用户本地设备,同时通过PPoW算法实现秒级交易确认,为轻节点用户提供高效体验。
WEBD币正积极构建更广泛的生态系统。项目路线图显示,其计划进一步优化混合挖矿模型(如调整权益证明与工作量证明的比例),并拓展与DeFi协议的集成。围绕WEBD币的开源社区持续开发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微型交易和去中心化存储等。尽管目前市值较小,但其浏览器挖矿的低门槛特性吸引了大量散户参与,2025年IndoEx交易所的异常交易波动也曾引发市场关注。行业分析师认为,若WEBD能解决交易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扩大商户接纳度,其作为“轻量级以太坊”的定位可能在未来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浪潮中占据细分市场。
WEBD币的市场优势集中于技术易用性与隐私保护。用户仅需点击按钮即可通过浏览器开启挖矿,无需专业硬件或复杂配置,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加密货币的参与壁垒。其安全架构建立在NIPoPoW共识上,交易数据通过加密直接存储在用户设备中,避免了中心化服务器的单点故障风险。WEBD支持智能合约功能,为开发者提供浏览器集成的DApp开发环境,使得跨境支付和微交易场景的实现更为便捷。与同类项目相比,WEBD的PPoW算法将交易验证时间压缩至秒级,而传统区块链通常需要数分钟确认,这一特性在电商和小额支付领域具备潜在竞争力。
行业评价对WEBD币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其浏览器挖矿模式是“加密货币民主化”的典范,尤其适合教育市场和新兴经济体用户;而批评者则指出其过度依赖少数交易所,且2025年的价格操纵争议暴露了流动性风险。WEBD币被部分媒体视为“Web3.0时代的实验性货币”,因其技术架构完美契合了去中心化网络的轻量化趋势。尽管尚未进入主流币行列,但项目方持续推动的矿池推荐系统和线下交易功能,显示出对生态长期建设的重视。渣打银行在《稳定币报告》中虽未直接提及WEBD,但对其“无摩擦跨境支付”的定位给予了间接肯定,认为类似创新可能重塑发展中国家支付基础设施。
